目录名称:建议提案复文 | 发布机构: | |
发布日期: 2021年6月1日 2021年6月1日 | 文号: | |
效用状态:有效 |
省气象局关于《长江流域智慧监测平台和经济带绿色稳定发展的提案》的会办意见
现就安徽省政协第十二届第四次会议叶成莹委员提出的《长江流域智慧监测平台和经济带绿色稳定发展的提案》(第0243号),提出如下会办意见:
一、“十三五”期间长江流域气象业务能力持续增强
一是长江流域气象监测精密度不断提升。长江流域安徽段地面气象观测全面实现自动化运行,常规气象观测站平均间距达到7千米左右。多普勒雷达6部移动雷达、2部风廓线雷达、4个大气电场仪。发展了水平等经纬度间隔0.0625°×0.0625°的1小时降水量实况分析融合产品和等经纬度间隔1km×1km的安徽区域的1小时降水量分析产品。
二是基本气象要素的预测时效长度和精准度不断提高。基本建立了从零时刻到月季年,涵盖基本气象要素、灾害性天气和气候事件等较为完整的无缝隙气象预报业务体系。气象预报实现了从站点、落区到格点、数字跨越,智能网格预报正式业务运行,气象要素预报产品空间分辨率达到3千米,最高分辨率可达1千米;时间分辨率0-24小时1小时间隔、逐小时更新,1-10天3小时间隔、逐12小时更新;气候预测空间分辨率可达50千米,延伸期预测产品实现逐日、次季节逐旬、季节逐月更新。晴雨预报准确率稳定在90%左右,最低气温准确率达到86.6%。气候预测准确率降水达到76.3%、气温达到82.4%。2020年暴雨预警准确率达到85%,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至38分钟。流域子单元细分面雨量预报相对误差小于30%。
三是长江流域气象服务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完善了长江流域安徽面雨量实况分析产品和预报产品,流域面雨量的预报由原来的基于站点面雨量预报转变为基于智能网格预报的面雨量预报产品,预报的时间长度增加到10天。细分了流域片区的划分,滁河流域细化为11片,巢湖流域细化为16片和11片,青弋江分为陈村水库以上及青弋江片,水阳江分为港口湾以上、南漪湖以上、南漪湖水系等等,丰富流域面雨量的监测和预报产品,增强了流域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流域气象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得到提升。
二、部门合作不断加强
安徽省气象部门非常重视部门间的合作,在流域气象服务方面不断推动与水文部门的资料共享,安徽省气象部局与省水文局已经实现了降水观测数据的实时共享。为水文局提供逐10分钟0-2小时内的智能网格降水预报产品,实时接入水文的预警系统。
在环境气象服务方面,安徽省气象局不断增强与安徽省生态环境厅的合作,双方达成资料共享协议。配合生态环境厅开展重污染天气预警,协助开展空气质量预报,提供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的评估报告和预报服务,并适时开展人工增雨改善空气质量作业。合作开展了《安徽省区域性PM2.5污染形成机制与应对》专项研究,对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岗科技园某地块进行了“邻避效应”综合评估,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大力提升流域气象业务能力。安徽省气象局制定了《安徽省流域气象业务改进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021年到2023年省气象局将按照《方案》着力提升三个方面的能力即提升流域气象灾害监测能力、提升流域气象预报预测能力和流域气象服务能力。到2023年,初步建成面向水文、生态环境与行业服务的以“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为标志的安徽省流域气象业务体系,流域气象的综合观测、精细化预报预测和风险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平台集约高效、部门协同创新的新格局。
二是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强气象与生态环境部门的合作,实现观测资料实时共享,推进双方在生态保护、建设和治理上的业务合作,联合加强生态环境气象综合监测站建设;推动双方科研合作,围绕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生态环境、生态红线等领域,加强卫星遥感、气象大数据与生态环境融合应用和气象技术成果转化;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和治理贡献力量。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安徽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 张晓红
联系电话:0551-6229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