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名称:规划计划发布机构:安徽省气象局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0年1月 2020年1月 文号:
效用状态:有效

安徽省气象部门2020年重点工作

做好2020年我省气象工作的总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和中国气象局党组、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服务的目标任务,切实强化政治统领,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着力抓好研究型业务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为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提供有力气象服务保障。

(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科学谋划高质量发展

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做到“两个维护”的实践要求,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与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相结合,坚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把气象职责摆进去,把工作任务摆进去,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用学习成果指导工作实践。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纳入各级党组中心组、基层党组织学习和各类培训重点内容,制定学习宣传计划,开展面向各级领导干部和基层干部职工的宣传宣讲。

做好“十三五”收官,谋划“十四五”发展。落实好省部合作新一轮协议,开展安徽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第三方评估。按照“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要求,启动省级“十三五”监测类建设项目,作好“十三五”规划收官和“十四五”规划开局的衔接。充分发挥我省“左右逢源”双优势,针对我省交通、旅游、生态等重点特色行业发展需求,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气象保障工作。开展“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持续保障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坚持趋利避害并举,全力做好各项气象保障服务

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切实做好重大活动、重大过程、关键时段的气象保障服务,认真做好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持续推进基层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完善预警服务“一平台”。完善暴雨、台风等气象灾害监测识别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和综合评估产品。健全部门应急联动机制,修订预警信息全网发布制度。切实做好面向交通、旅游、电力、林业等重点行业的气象保障服务。推进人工影响天气“耕云”行动计划和中部工程项目实施。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转型升级。围绕乡村振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需求,聚焦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推进省农业气象联合重点实验室建设,探索开展现代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推进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由生产保障向决策支撑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专项,完成农业供给侧气象服务试点工作。

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挖掘生态气候资源,完成黄山国家气象公园试点建设。继续开展寻找“安徽避暑旅游目的地”和“中国天然氧吧”创建活动。全力做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气象保障服务,常态化开展人工增雨改善空气质量作业、秸秆焚烧遥感监测。积极推进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的落地。强化生态建设气候服务,建立气候宜居的综合指标体系,开展城市气候生态宜居评估服务。推进卫星遥感业务能力建设,拓展卫星遥感产品应用。

全力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完成定点扶贫和行业扶贫工作。持续推进“智慧农业气象保障服务、农村气候资源挖掘、农产品品牌提升”三项行动,提高贫困地区综合气象服务能力。持续推进贫困地区城乡气象服务均等化。推进清洁能源扶贫工作。落实好部门消费扶贫。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圆满收官。

(三)坚持目标导向,持续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

围绕监测精密,推进智能观测业务推进气象智能观测技术研发。开展皖北强对流协同观测和云参数探测系统观测试验。继续推进大雾等级和降水现象智能识别技术的业务试用。完成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系统、冻土自动观测等地面自动化能力建设。推进滁州、大别山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和阜阳天气雷达的迁建工作,完成宿州X波段雷达监测系统、安庆和铜陵天气雷达技术升级等项目建设。启动长江航道气象监测站网建设。加强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建设,升级近地层通量观测系统。深化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举办第十三届安徽省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围绕预报精准,发展智能预报业务持续推进智能化预报业务体系建设。加强智能网格预报关键技术攻关,开展基于人工智能的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集合预报产品释用技术研究。加强极端性天气过程形成机理研究,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水平。推进各类主客观预报产品检验评估,强化检验结果在预报产品订正、技术改进方面的应用。继续完善气候预测业务系统,完成安徽省气候监测评估业务系统, 推进次季节-季节气候预测业务建设。

围绕服务精细,加强智慧气象服务。对标国家战略,紧盯行业需求,加强精细化预报产品应用,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发展更加贴近需求的智慧气象服务。推进“惠农气象”和森林防火、电力等智慧气象服务平台升级。持续推进省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整合各类资源,拓展服务覆盖面。完成“安徽省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平台”“安徽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项目建设。

围绕业务发展,提升信息化水平全面完成气象信息化工程项目,建成由气象业务云平台和气象大数据平台组成的信息化基础支撑平台,实现地理信息、站网信息、用户认证、算法、监控“五统一”,数据服务与安全防护能力整体提升。推进气象数据资源汇交共享,整理气象大数据资源,完善数据管理机制,继续优化全省业务布局和业务流程。加快标准格式气象数据应用、数字档案馆建设。

(四)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凝聚高质量发展动力

增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贯彻落实全国气象科技创新工作会议精神和《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工作行动计划(2018-2020年)》。积极争取、用好用活国家、部门和地方科技创新政策和资源,统筹谋划我省“十四五”气象科技创新重点任务。加强业务科研单位、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力量培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新技术应用。发挥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基础支撑作用,谋划第二轮淮河流域观测试验,着力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基地。深化开放合作交流,建设新型合作研发平台。联合国家级科研院所、高校等推进研发中心、野外试验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共建共享,为申报国家野外观测站等做好储备。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加强与中国气象局“十百千”人才计划有机衔接,优化现有人才工程、人才计划,统一规划实施我省气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优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强化聘用管理。进一步加强省局创新团队考核管理,激发团队成员科技创新活力。实施高层次人才下基层计划,带动和促进基层台站业务建设和人才成长。强化人才服务,组织参加全国气象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推荐评选。

(五)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推进业务技术体制重点改革。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关于推进气象业务技术体制重点改革的意见》。适应观测自动化新形势,进一步深化观测业务体制改革,调整观测岗位职能,强化观测仪器计量检定业务,改革业务考核方式,促进观测技术创新。优化业务科技体制,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体制和科研攻关机制。

全力推进研究型业务建设。落实《安徽省气象局研究型业务试点工作(2019-2021)实施方案》,推进年度重点任务的实施。推进重点攻关项目研究和重点业务项目建设。出台《安徽省气象局研究型业务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建立省市两级协同的研究型业务机制,优化市县级研究型岗位职责。根据省政府工作部署,完成高速公路恶劣天气监测预警系统优化工程,积极探索道路、轨道、航空、航运立体交通气象服务体系。

推动专业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落实中国气象局专业气象服务改革发展意见,建立完善专业气象服务发展体制机制,激发专业气象服务发展活力。积极推动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公益性行业气象服务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市场化气象服务机制建设。着力提升服务科技内涵,研发基于影响的专业气象服务技术和模式,建设多元数据融合、多种技术集成、适应多种传播介质的智能化专业气象服务平台。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事中事后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互联网+监管”,切实增强防雷、气球等重点领域监督管理。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综合窗口改革,优化便民服务。

(六)完善法治保障,不断提升科学管理效能

完善气象法治建设。以气象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设为契机,做到气象行政执法应查必查、应罚必罚。健全部门行政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切实做好普法宣传。加快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智慧气象、气候资源利用等领域标准的制定。加快气象标准应用题库建设,促进标准与气象业务、服务和科技的互动融合。探索开展标准执行应用评估工作。

发挥制度建设治理效能。坚持“废、改、立、释”的原则,做好制度体系建设。巩固“基层减负年”成果,建立推动基层减负工作长效机制,切实帮助解决基层实际困难。提升调研成果质量,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健全全省气象部门应急预案体系,优化内外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全面做好科学管理工作。优化政务公开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主动公开工作的质量和效益。规范预算管理,强化预算执行,持续推进计财业务信息化建设。配合做好“安可替代工程”实施工作。推动气象宣传工作实施意见和科普发展规划的落实,加强宣传科普业务能力建设。继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尽职尽责地做好安全稳定、保密、后勤、学会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