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气象局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头条

共望长河映远林——安徽省气象局构筑流域防汛抗旱精细化板块调控机制

来源: 中国气象报      时间: 2022-12-09 09:08

分享:

11月2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发消息:今年10月到11月,安徽全省降水量偏少,对冬小麦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安徽抢抓近几天南下冷空气带来的有利气象条件,派出增雨飞机执行增雨作业。位于安徽巢湖流域肥西县的种粮大户金仕庆对着镜头说:“这场雨下得太及时了,有利于小麦生长。”

提高中小河流洪水、山洪、流域区域洪涝等气象风险预报预警能力,是《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提出的明确要求。安徽省气象局构建流域气象智能数字业务技术体系,为淮河流域防汛抗旱调控以及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风险研判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该项工作阶段性成果不仅经受住2020年历史罕见特大洪涝灾害考验,更为2022年流域抗旱调度提供了有力支撑。

构建流域防汛抗旱精细化板块调控机制

2022年,河南、江苏、安徽等地水利部门依据预报加强淮河骨干工程调度,蚌埠闸上蓄水位较常年同期高0.2米,大别山淠史杭灌区跨流域为水稻灌溉调水、向合肥市调水共计2.7亿立方米。

合力,来源于淮河流域互联互通业务服务机制的形成。以国家级业务单位预报产品为基础,流域气象中心为4省24市气象部门及淮河水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淮河流域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提供专业专项服务。完善联防联动流程,形成国-流域中心-省市级气象部门上下互动,淮河流域气象中心-淮委水文局、生态环境部淮河流域监督管理局左右联动的运行机制,业务系统国省互访,重大过程联防联动。

成效,得益于流域防汛抗旱精细化板块调控机制的构建和完善。明确流域各单元气象保障责任单位,建立基于板块的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机制;完善服务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淮河支流气象服务主体责任制通知,建立气象服务“河湖长”制,将安徽省中小河流细化为 49 个,针对防汛需求较重的中小河流、湖泊(水库)细化单元,明确主体责任;完善部门联动机制,联合省水利厅、省应急管理厅印发《山洪灾害气象预警工作方案》等,突出部门主责,强化基于精细化预报预警和上下游联动的防御调度联动。

底气,源于流域气象数字智能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指导下,发展基于无缝隙智能网格预报业务中小流域面雨量精细化集成预报技术,完善流域多模式集成动力统计气候预测等技术,形成实况-临近-短时-短期-中期-延伸期-月季的流域气温、降水、面雨量等智能网格产品。依托无缝隙网格实况+预报产品,研发气象水文耦合技术和多模式集成技术,研发中小河流洪水气象风险预警模型,建立动态预警业务。统筹集约研发基于云原生技术的新一代流域气象业务系统,全面对接“天擎”系统,为流域防汛抗旱板块调控机制提供技术支持。

开展流域板块调控气象保障服务试点示范

2020年7月17日夜里到18日白天,安徽大别山区、淮河上游河南桐柏山出现强降雨天气。当时临近出梅,大别山区水库尚未出现超汛限水位,省防指根据预报意见及时调度佛子岭、梅山等大型水库提前预泄,为蓄洪提供了更多库容。在提前泄洪的前提下,部分水库仍然涨水达6米之多。逐小时精准流域预报预警、上下游联防联控,为淮河王家坝闸成功开闸泄洪、长江防洪保障提供有力调度支持。

试点示范,积小胜为大胜。安徽省气象局在淮河支流上游大别山水库开展试点,细化板块责任,根据水库出入口,确定水库集水范围及对下游影响区域。2022年8月提前3天精准预报水库汛期最后一场有效降水,经提前调节,水库水位较周边高一成以上,有力保障抗旱。

面对淮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需求,流域气象业务能力逐步提升。流域观测站网布局进一步完善,江苏启动地基遥感垂直观测建设,河南推进伏牛山、太行山梯度观测系统建设,山东启动聊城、枣庄天气雷达建设,安徽启动王家坝、凤阳等5部天气雷达建设。淮河流域气象中心研发流域面雨量监测、面雨量预报、气候预测、气候评估、气象风险预警等5大类服务产品。逐10分钟更新、1公里分辨率降水短临预报实时接入水文业务系统。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强度、等级及危险性指数纳入实时定量监测评估。2022年淮河流域降水智能预测可预报时长达15天至20天,正确率超30%。

流域气象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开展2022年首场暴雨提前预报服务试点,为生态环境部淮河流域生态监督管理局提供断面逐日面雨量。科学评估淮河流域内山地区域的水资源及水源涵养状况,构建基于“暴露度·敏感度·恢复力”的城市脆弱性评估框架及评价指标,开展气候宜居城市评估指标研制,为流域适应气候变化、保护气候生态环境、开发利用气候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试点成果应用到中小流域取得明显成效

3月17日,池州秋浦河、黄湓河发生“桃花汛”,秋浦河上游石台段以上发生超保证洪水,49座水库超汛限并溢洪。池州市水利部门根据气象预报,在强降雨来临前发布10次通知,根据联动机制,及时启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11期,确保防洪安全。

墙内开花,如何做到内外皆香?安徽省气象局给出的答案是融合发展、相互赋能。

气象部门将试点成果推广应用到巢湖等其他流域,根据入湖河流水系和出湖闸口特点,将巢湖流域细分为12个调控板块开展流域服务,在2020年巢湖罕见洪涝灾害中发挥重要决策作用,得到省政府及合肥市政府充分肯定。

流域防汛抗旱精细化板块调控机制在全国其他主要流域和中小河流都具有推广价值。今年9月,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国泰在安徽调研时对其给予高度评价,要求全国推广。

安徽省气象局还组建了淮河流域气象服务创新团队和江淮地区气候系统多圈层研究创新团队,发展中小流域面雨量精细化集成预报、气象风险预警等技术。安徽、河南联合省科技厅设立自然科学基金(气象联合基金),吸引高校科研院所英才开展研究。流域各省组织开展多层级的流域降水、生态、观测等方向基础研究和联合攻关。建立流域洪涝灾害监测评估反馈机制,基于风云、高分等卫星遥感数据,研发淮河流域及中小流域水体面积和旱情多尺度、全天候动态监测算法,将客观监测指标、评估模型等算法纳入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实时开展极端气候事件精细到格点的监测评估及预估,并向多部门反馈。联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省高分中心等开展2020年洪涝和2022年干旱水体变化、旱情监测,监测评估成果全文收录于《2020年安徽省洪涝灾害调查评估报告》。

9月9日,第二次淮河流域大气科学试验启动。安徽省气象局积极筹措资源改造试验基地和观测系统,汇聚国省气象部门、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科研力量共谋发展,发挥院士专家顾问团、中国气象局领军人才首席等团队作用,持续完善优化流域防汛抗旱精细化板块调控机制,以期共望长河映远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