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气象局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头条

汪克付:研究型业务建设要着力破解四个『新』问题

来源: 中国气象报      时间: 2019-10-29 09:21

分享:

研究型业务试点建设是中国气象局在深入分析、研判目前气象业务发展面临的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的基础上,推进气象业务向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如何组织开展研究型业务建设是每个试点单位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笔者的体会是研究型业务建设要着力解决好四个“新”问题。研究型业务建设要坚持服务引领,明确新目标。

研究型业务建设,基本要求是着力提升气象业务服务能力,解决好业务技术能力不足的问题。而根本目的则是要面向新时代气象强国建设的新要求,着力提升“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气象业务能力;面向服务国家战略新需求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期待,着力解决好气象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特别是要解决好气象监测不够精细、预报预警不够精准、气象服务针对性不强等突出问题;面向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智慧气象业务新体系,着力解决核心技术不强的问题。因此,研究型业务建设目标应当是针对新要求和新需求,通过强化气象科技基础研究和业务技术研发,达到提升气象业务科技支撑能力和气象服务精细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的目的。

研究型业务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领悟新内涵。何谓业务?百度给出的基本解释是个人或某个机构的本行业本职工作。具体就气象业务而言,主要包括气象观测、预报和服务三大块。从气象业务完成方式看:一是由业务技术人员以值班方式,以业务平台为支撑,按照规定的业务流程、技术规范、工作制度等完成气象实况产品生产、预报预测产品生产、服务产品生产以及气象产品发布、传播的过程。二是针对业务工作中的技术问题,通过组织技术攻关,鼓励支持业务人员开展技术总结和研发工作,省级以上通过设立专门的气象研究机构,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等方式,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解决新的业务服务问题。但是,随着气象业务与服务范围的不断拓展、业务技术不断升级,这种业务科研组织方式产出的科研成果,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越来越难以满足业务需求,科研与业务“两张皮”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因此,研究型业务的新内涵可以理解为业务是主干、研究是支撑、服务是目标,三者紧密相连,不可脱节。

研究型业务建设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新技术。提高气象业务核心技术能力是研究型业务建设的初衷和出发点。无论是从满足不断增长的服务新需求,还是从当前气象服务实践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看,气象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核心关键技术不足都是当前气象业务发展最突出的制约因素。破解这个发展难题的金钥匙就是要坚持创新驱动,根据现代技术发展趋势,将“云、大、物、移、智”技术贯穿于研究型业务建设全过程。一是要大力发展实况业务新技术,包括发展大气探测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大数据分析处理应用技术。二是全力发展气象预测预报预警技术,重中之重是发展数值预报技术和智能网格预报技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预测技术、强天气预警技术。三是对接新时代、新要求和新需求,针对政府、市场、社会三大服务主体,有的放矢,开展服务产品生产和服务技术研发,努力生产出满足政府要求、市场和社会需求的服务产品。研究型业务建设要坚持深化改革,构建新机制。如何对研究型业务的新目标、新内涵、新技术有效整合,形成一个系统、科学、协调的业务新体系,是研究型业务建设的关键环节。如果这三个问题不能有效整合,我们的研究型业务建设即使在短期内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形成良性循环的持续发展机制还缺乏有效的体制和制度保障。笔者认为,只有坚持深化改革,构建适应研究型业务特点的体制机制,才能保证研究型业务建设取得切实的成效。一是以需求为导向,优化业务机构和岗位设置,调整业务布局与分工,构建技术研发和基础业务产品生产向国家级和省级集约,产品应用和气象服务向市县级下沉的新型业务布局,按业务流程、技术标准、工作制度前台值班与后台研发、产品生产、技术支撑进行岗位设置。二是以数据为主线,克服当前业务组织“横向分工过细、纵向分工重复”的体制弊端,构建以数据为纽带的观测、预报、服务全链条高速贯通的扁平化业务流程。三是以需求为导向,首席科学家领衔,面向社会公开竞聘研究人员,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团队,开展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研究,建立健全立项、考核、评估、成果转化机制。四是以绩效为目标,针对气象业务工作的性质、职责、内容等,建立评价考核体系,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对研究型业务发展的激励导向作用。(作者:安徽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汪克付   转自中国气象报第4742期第三版 链接:http://epaper.zgqxb.com.cn/epaper?date=2019102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