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气象局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气象要闻

筑牢基石 强化应用——安徽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取得新进展

来源: 中国气象报社      时间: 2021-08-18 11:25

分享:

“始终把普查工作作为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来抓。”安徽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雯表示,自2020年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安徽气象部门认真贯彻中国气象局和省普查办工作部署,积极谋划全省普查工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组织和技术体系。

在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的防御中,省气象局基于当地普查工作最新成果,建立了历史台风个例数据库及台风风雨综合指数等,在台风“烟花”过境前,根据历史路径相似的台风个例预估其对安徽的风雨影响;在“烟花”过境后,通过进一步评估明确沿江江南、江淮之间东部及沿淮淮北的风雨综合强度普遍达到3级(较强)及以上,其中黄山光明顶、郎溪、天长等地风雨强度达到最强的5级,为省委、省政府部署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科学参考。

融入全省布局 上下联动推进

时间回到2020年7月,安徽省政府成立当地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安徽省气象局作为成员单位,有6人分别列入全省普查综合协调组、灾害调查组、专家组、宣传组等,1名技术骨干入驻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专班,深度参与全省普查工作的政策文件、技术规范、实施方案等的制定和审核,以及调研督查工作。

“我们充分发挥成员单位作用,一体化推进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与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安徽省气象局副局长汪克付告诉记者,省气象局成立了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和技术组,建立了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将普查工作列入年度重点任务和目标考核统筹推进。

试点启动后,安徽省气象局汇聚全省专家技术力量,按照“省级为主、市县参与、上下合作”的原则,全省一盘棋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其中,省级气象部门负责致灾调查、风险评估与区划,系统填报与审核;市县级气象部门在上级气象部门的指导下参与区域站资料质控和人工核查工作,收集乡镇相关资料并承担本地评估报告编写。

“我们对区域站资料进行了‘机器+人工’双质控,实现冰雹数据库扩容,并在地理孕灾环境分析等方面进行细化完善,形成了具有安徽特色的技术体系和系统性成果。”安徽省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总体技术组组长、省气候中心总工程师田红表示,在全国技术规范框架下,针对本地特点和服务需求,安徽省气象局修订完善了9个灾种普查技术方案和技术细则,加强技术把关指导。

狠抓落实质量 强化成果应用 

安徽气象部门积极落实经费保障,非试点单位有8个市、33县(区)气象局落实了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经费,为全面启动普查工作打下基础。气象部门还积极开展普查技术培训,抓好基础资料质量控制,完成试点县区气象灾害数据调查和评估等工作;强化普查工作督查考核,推动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列入省政府对市政府的绩效考核内容,将试点县普查工作完成情况、非试点县工作准备情况列入2021 年的汛前检查内容。

安徽气象部门始终秉持“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工作思路,推动一系列普查成果在应用中见实效——部分普查成果纳入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六个一”平台;致灾危险性分布图为《安徽省气象观测站网布局设计方案》编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歙县风险普查成果已用于歙县经济开发区气候可行性论证;普查的相关数据应用于安徽重大气象灾害(雷电、大风)调查和报告编制工作…… 

下一步,安徽省气象局将强化普查成果在风险预警、风险评估、重点行业灾害影响预报中的应用研究,探索建立多类型、多形式的普查成果应用体系,进一步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为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灾害防御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切实发挥普查成果效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