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气象局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气象要闻

【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安徽篇:问道指风云 泼彩绘江淮

来源: 中国气象报安徽记者站      时间: 2019-12-05 15:08

分享: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安徽气象部门坚持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气象现代化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将气象服务全方位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如今,安徽气象现代化水平稳居全国前列,气象台站面貌、气象人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气象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坚持气象现代化为主线 气象发展水平不断提

气象现代化建设是强业之路。70年来,无论在哪个发展阶段,安徽气象事业始终牢牢扭住气象现代化建设这个主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部合作机制的有力推动下,安徽气象事业得到全面发展。2013年9月,中国气象局、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签署《关于共同推进安徽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合作协议》,提出到2017年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目标,而事实上,2016年,安徽就达到了这一目标。

目前,安徽气象事业正在现代化“快车道”上稳健前行。

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日趋完善。气象业务现代化是气象现代化的核心。新中国成立之初,安徽只有安庆、蚌埠、合肥、宿县、芜湖5个气象观测站;至2018年底,全省已建成82个国家气象站、295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2446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地面气象要素观测空间加密到7.2千米,乡镇覆盖率达100%,时间分辨率达分钟级,基本观测要素全部实现自动化。1969年,我国第一部国产3厘米波长的711天气雷达在安徽合肥安装。1999年,被誉为“庐阳明珠”的我国第一部SA型新一代天气雷达在合肥落成,在此基础上建成的安徽省新一代气象综合业务系统,率先实现了省级气象业务的全面升级,进一步带动和提升了气象现代化整体水平。70年来,安徽气象业务能力全面提升,以自动观测、智能网格预报、信息化为代表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日趋完善:建成地基、空基、天基相结合的立体化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初步建立了全省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业务体系,实现了时空分辨率为1小时1公里、逐时更新的多要素短临精细化格点预报;智慧气象服务技术得到有效发展,气象服务人性化、便捷性不断提升。

铜陵市气象公园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为齐全、内容最为丰富的开放式气象主题公园。2014年10月获批国家AA级旅游景区。

现代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与之相适应的气象人才队伍逐步形成。江淮大地自古就有敢为人先的传统,创新更是守护安徽气象事业发展初心使命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气象部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化局校、局院、局企合作,与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建农业生态大数据实验室、气象光学联合实验中心;与四创公司、国元公司等合作共建气象雷达联合实验室、农业气象灾害评估和风险转移实验室;与华为公司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搭建淮河流域典型农田野外科学试验基地等科研平台;构建“宽领域、多层次、深融合”的气象科技创新联盟……推动气象科技创新水平取得明显进步。2008年至今,在全国气象部门创新工作评比活动中,安徽有10项创新工作获得通报表彰。近五年,取得气象科技成果225项,其中70余项在全国或省内气象部门推广应用,10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同时,安徽气象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才优先发展之功,图事业发展之本,推动人才队伍数量和整体素质大幅提升。新中国成立之初,全省仅有50余名气象干部职工;2018年底,全省气象部门在职职工2156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6.5%,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占21.8%。入选国家级气象人才工程5人,国家级气象创新团队和专家团队成员4人,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服务专家2人。与2013年相比,全省气象人才保障度由49%提高到54.4%。

现代气象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依法发展气象事业是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开放、实现气象现代化目标的制度保障。安徽气象部门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完善保障气象事业发展的法律规范体系。70年来,安徽形成了“3+2+n”的地方气象法规体系结构——与《气象法》相配套的3部省级法规、两部省政府规章以及若干部市级气象法规规章。近10年来,安徽省气象局主持起草两项气象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23项地方标准、两项团体标准并发布实施,逐步构成了安徽气象地方标准体系,有力促进了气象管理走向法治化轨道。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气象局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乡四级政府“气象权责清单”全覆盖,将“气象灾害防御职能”纳入乡镇政府权力清单指导目录。同时,通过制定印发《安徽省气象局重大事项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试行)》《安徽省气象局法律顾问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聘用专业律师作为法律顾问,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能力。

事业发展需要久久为功。2019年3月,中国气象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进一步签署《关于共同推进安徽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合作协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的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目标,开启了安徽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图为全国首部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项目。1996年3月23日在合肥开工建设,2000年12月1日开始业务运行。

坚持趋利避害并举 气象服务效益不断释放

安徽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地形地貌多样,地理位置特殊,气候资源丰富的同时气象灾害多发、频发。坚持趋利避害并举,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和气候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始终是安徽气象服务的主旋律。

70年来,安徽气象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竭力提供准确及时、优质高效的气象服务,基本形成了以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为主体的现代气象服务体系。安徽灾害性天气种类多,尤以洪水、干旱、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影响巨大,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在1991年淮河大水、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2007年淮河特大洪水、2010年大别山和沿江西南特大暴雨、2013年淮河以南特大干旱、2016长江流域特大洪水、201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重大气象灾害中,气象部门充分发挥“消息树”“发令枪”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带来的损失。2005年,安徽在蚌埠成立全国第一个流域性气象服务中心——淮河流域气象中心,为防汛抗洪提供有力支撑,成为全国流域气象服务的样板。

2005年7月13日,安徽应急气象台进驻王家坝,为迎战淮河洪水开展现场决策气象服务。

气象为农服务一直是安徽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徽气象部门紧紧围绕农业大省的需求,不断创新为农服务方式,先后开展了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政策性农业气象保险、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和农产品电商服务等,不断巩固和发展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1998年9月,安徽省政府批准建立安徽农网,因其在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做出的贡献,先后获得“优秀政府网站特别奖”“全国优秀农业政府网站”等荣誉,被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和信息产业部向全国推荐。现今,安徽气象部门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公益+市场”的气象为农服务运行机制,搭建“惠农气象”“聚农e购”和“爱上农家乐”三大平台,进一步延伸了气象为农服务链条。

安徽具有优越的立体气候条件,山清水秀、宜人宜居的气候养生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气象景观资源,黄山“云海”举世闻名。为将“金山银山”转化为绿色生产力,安徽气象部门针对生态、旅游等行业需求,成立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建立完善现代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体系,加强对生态、旅游气象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和成果应用研究,推进山岳型景区旅游气象服务工程建设、黄山世界气象公园建设,开展“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寻找安徽避暑旅游目的地”等活动……一系列举措受到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认可。此外,安徽率先在全国建立覆盖全省高速公路的恶劣气象条件监测预警系统,开展交通高影响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服务,为高速公路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基础上,安徽公共气象服务逐步发展出新媒体矩阵,通过推进媒介融合向纵深发展积极传播与公众工作、生活、出行、健康、旅游等息息相关的多样化气象信息和气象科普知识。全省气象信息广电媒体覆盖面已经达到85.7%,气象预警信息社会机构覆盖面达到99.1%,气象信息实现村级单元全覆盖。

气象工作获得政府部门的高度评价。安徽省省长李国英指出,“气象部门全面参与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现代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有力助推了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为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贴心的气象服务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良好口碑。近五年来,安徽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始终保持85%以上,其中,2018年达到89%。

安徽宣城市气象局观测站。

坚持党建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 气象发展基础不断筑牢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安徽气象部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深入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建立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台账,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制定内部审计管理办法,推进审计全覆盖;出台《中共安徽省气象局党组巡察工作实施办法》,实现全省气象部门巡察全覆盖。由此,安徽气象部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18年底,全省气象部门共有基层党委3个、党总支部16个、党支部140个;中共党员1832人,其中在职党员1196人、离退休党员636人。

安徽气象部门扎实推进黄山风景区旅游气象服务,逐步建立全面、有效、规范、专业的山岳型景区旅游气象服务体系。图为黄山风光。

安徽气象部门坚持不懈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在长期发展气象事业、开展防灾减灾和气象为农服务等工作的实践中,以“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和“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气象人精神为核心,结合安徽黄山松精神、大包干精神、王家坝精神,铸就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安徽气象文化,在部门内部形成求真务实的作风、上下同心的干事创业氛围,为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积聚了正能量。安徽省气象局连续五届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全省气象部门建成全国文明单位12家、安徽省文明单位63家、全国气象部门文明台站标兵8个。全国文明单位总数、省级以上文明单位的比例均位居全国气象部门第一。

忆往昔看今朝,几代安徽气象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骄人业绩,谱写了一部又一部动人诗篇,为新时代推进安徽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安徽省气象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需求牵引、安徽特色、时代特征”的要求,以发展智慧气象、民生气象为导向,以重大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努力实现气象服务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流域化,全力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工作法治化建设,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气象保障,谱写安徽气象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9年12月5日二版 责任编辑:张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