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气象局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气象科普

华南前有干旱后迎暴雨 江淮多地同日宣告入梅 今年汛期“跑偏”了么?

来源: 中国气象科普网      时间: 2021-06-11 14:48

分享:

专家顾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 周兵 广东省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 胡娅敏

备受瞩目的南海夏季风终于在5月第6候爆发了,除了让旱了许久的云南开启雨季以外,也让广东“喜提”龙舟水,缓解了旱情。在雨一直下的地区,6月10日,上海、浙江、安徽皖南相继对外宣布入梅。

前期,日本提前入梅,我国江淮梅雨区部分省(直辖市)也几乎同时进入梅汛期。今年本该进入汛期的华南却一直饱受干旱影响……网友纷纷表示,该下雨的地方不下雨,不该下雨的地方下不停。今年汛期“跑偏”了么?

多因素导致华南发生严重干旱

从去年10月下旬开始,受拉尼娜事件影响,华南遭遇严重干旱。以广东为例,全省平均气温19.3℃(2020年10月21日至2021年5月16日),破历史同期(17.8℃)最高纪录;平均降水量为293.2毫米,较历史同期(624.3毫米)偏少53%,为历史同期第二少,多地发生了秋冬春连旱。

胡娅敏表示,2020年秋季以来,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及热带印度洋海温显著偏暖、中东太平洋海温偏冷,使得华南长期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的下沉气流区,水汽输送条件偏差,台风和降水均偏少,水库蓄水不足。此外,去年发生了拉尼娜事件。研究表明,拉尼娜次年不利于广东秋冬春降水。另外,进入今年春季(3月至5月),南海-菲律宾地区长期受气旋性环流控制,阻挡了来自南方海洋的水汽输送北上,导致广东大部地区降水持续偏少,进而发生严重干旱事件。

不过,随着南海夏季风的爆发,华南迎来“龙舟水”,干旱问题也随之“破解”。

江南春雨“打响”我国雨季“第一枪”

传统认为我国雨季是从华南前汛期开始的,而今年多雨的江南、江淮等地格外“抢镜”。网友直呼:梅雨季是不是提前来了?其实不然,此时本就应该是江南春雨阶段,只是往年华南前汛期的雨一直在下,春季江南雨季显得不清晰。

周兵表示,在气候态上,我国东部降水主要雨带活动包括7个阶段:2月下旬至3月中旬,江南和华南北部一带副热带降水最先开始,但降水强度一般为每天4毫米;随着春季降水季节进程的开始,春季江南连阴雨强度增大,降水强度超过每天6毫米;3月下旬至5月中旬,华南北部雨带向南扩展到华南南部,进入江南春雨和华南前汛期中前期,华南南部降水强度达到每天8毫米;5月中下旬,随着南海夏季风的爆发,华南进入前汛期后期,降水强度进一步增强,雨区中心强度超过每天16毫米(相当于中到大雨);6月上旬开始,东亚副热带季风开始活跃,江南一带、长江流域和江淮流域进入梅雨阶段,降水强度可达到每天10毫米(相当于中雨),整个梅雨季节从6月上旬一般会持续到7月中旬;随着东亚副热带季风前沿向北推进,华北和东北地区在盛夏进入集中降水阶段,但雨强较华南、江南、江淮等稍弱,一般为每天5毫米;在7至9月,我国南方尤其是华南又进入后汛期,也就是台风活动相对频繁的雨季。

所以说,我国的雨季“第一枪”是在江南打响的,而不是华南等地。国家气候中心与江西省气象局等单位正在研制江南雨季的气象行业标准,将进一步丰富中国雨季的内涵。

“早”梅雨并非“真”梅雨

2013年以前,学术界也有把4月至5月江南春雨归类为早梅雨。直到2017年《梅雨监测指标》国家标准发布后,才明确没有早梅雨这一概念,因为江南春雨与梅雨期降雨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虽然雨有了,但是温度明显偏低,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也要偏南。

原先的早梅雨与真正的梅雨区别很大——春季的降水虽然降在梅雨区附近,但乍暖还寒,冷空气的残余势力依然存在,彼时江南春雨往往是连阴雨。而真正的梅雨是闷热、潮湿的,江南春雨潮湿有了,“热度”却到达不到22℃以上的标准。

我国梅雨区域西自湖北宜昌,东至华东沿海,南端以28°N为界,北抵34°N一带,涉及的行政区域包含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6省1市,包括长江中下游区、江南区和江淮区三个不同梅雨监测区域。而梅雨也有很多标准——不仅要看我们国家的温度和降雨,还要看东亚季风区对流层大气环流系统,尤其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高空的南亚高压系统,对季风、西风带/副热带高压、南亚高压等各个天气因子的配置检测审核,指标过关才算。经过监测和预报分析,6月10日,上海、浙江、安徽皖南刚刚“达标”,宣布入梅。

由于梅雨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非对称性和重要性等多重特性,地域差异大,且有明显年代际和年际变化特征。梅雨季节时间尺度跨度从周到次季节尺度,成为天气学与气候学交界面衔接处的重要天气气候现象。所以,每到5月中下旬,梅雨都会备受关注。持续时间多长?雨量多少?是“暴力梅”“羞涩梅”,还是“经典梅”?无论今年情况如何,梅雨季都至少要做好“三防范”:一是梅雨对健康的影响,注意饮食卫生,做好除湿工作,定期开窗通风;二是梅雨对农业的影响,防御持续寡照阴雨致使水稻叶色偏淡及严重涝灾造成农作物绝收;三是梅雨对城市的影响,加强城市内涝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建设,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和趋利避害综合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