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气象局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交流 > 在线访谈

高温频繁叨扰北方 江淮迟迟不入梅 看专家如何解读

来源: 中国气象报社      时间: 2019-07-15 08:56

分享:

 

  2019年入汛以来,全国平均气温14.2℃,较常年同期(13.3℃)偏高0.9℃,与2014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四高。其中,华北中部和南部、黄淮、江淮及内蒙古大部、吉林西部、辽宁西部、四川南部、云南大部、海南等地偏高1~2℃,云南东部部分地区偏高2℃以上。同时,南方地区暴雨过程多、强度较大,但江淮地区迟迟未入梅。

  入汛以来高温频发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阻挡了江淮地区入梅的脚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陈峪。

  嘉宾: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  陈峪

  记者:中国气象报记者唐淼  新华网记者李海韵

  北方高温特点:最高气温高 高温日数多  持续时间长

  记者:今年入汛以来,大家感觉北方地区高温较为频繁,从数据来看是这样的吗?

  陈峪: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北方高温天气具有最高气温高、高温日数多、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最高气温高。北方地区的高温天气从5月份就已经开始了,高温区域主要出现在东北南部、华北、黄淮、西北地区西部,最高气温在35℃以上。其中,吉林西部、内蒙古东南部、河北南部、山东大部、河南中部和东部、新疆东南部等地极端最高气温达38℃以上,部分地区超过41℃,河南孟州41.6℃(6月2日)、河北南宫41.2℃(5月23日)、陕西西安41.2℃(6月27日)。一些地区最高气温虽然没有达到40℃以上,但是已经突破历史记录极值,如辽宁辽阳,吉林乾安、大安等地。

  高温日数多。5月以来,北方地区高温日数较多,华北南部、黄淮北部等地高温日数达10天至30天,高温日数普遍较常年同期偏多5天至10天,山东西北部偏多10天以上。

  持续时间长。6月11日至15日、7月1日至5日,北方地区先后出现了两次高温过程,高温过程持续时间较长,达到5天左右,山东、河南、河北部分地区高温日数达到5天至10天,山东茌平(9天)、河北涿州(6天),连续高温日数突破历史记录极值。

  

1.jpg

图1:2019年5月1日至7月4日全国极端最高气温分布图

2.jpg

  图2:2019年5月1日至7月4日全国高温日数分布图

  记者:北方高温频发的原因是什么?未来,高温天气情况如何?

  陈峪:6月下旬以来,欧亚中高纬环流为两槽一脊型,我国北方大部位于脊区,导致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总体偏弱,并且导致较强的高压脊控制了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华北至黄淮一带下沉绝热增温明显。与此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明显偏南,不利于副热带地区的水汽向北输送,冷暖空气配合不佳,导致内蒙古东部、华北和黄淮降水偏少,气温偏高。

  预计至7月15日,新疆、内蒙古西部、东北西部、华北东南部、黄淮西部和江淮西部等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有2天至4天。7月中下旬,新疆、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南和华南等地有高温天气,其中新疆、黄淮西部、江淮西部和江汉等地高温发生概率较大。

  副高持续偏南致使江淮迟迟未入梅

  记者:今年南方地区梅雨情况如何,截至目前有怎样的特点?江淮地区为何迟迟未入梅?

  陈峪:我国江南区在6月5日入梅,比常年偏早3天;长江中下游区在6月17日入梅,较常年偏晚3天。入梅以来,江南区降雨量达到400~60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2成到1倍;长江中下游区降雨量在200~400毫米,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

  江淮区常年入梅时间是6月21日,至今还没有达到入梅标准,主要原因是近期副高持续偏南,导致降水主要集中在江南等地。根据国内外天气气候模式预测,近期副高仍将偏南,水汽输送位置也将偏南,难以将水汽输送至江淮区,主雨带仍位于沿江及以南地区,导致江淮迟迟未能入梅。

3.jpg

  图3:2019年6月5日至7月10日全国降水量分布图

  记者:面对南方持续强降雨,公众需注意什么?

  陈峪:公众应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预警信息,合理安排出行,特别是在预警级别较高的时段,尽量减少外出。不要到山区、沟谷等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的地区游玩。

  行人在积水路段行走时要格外小心,注意积水深度,排水设施(井盖)等。注意积水路段有漩涡的地方,观察是否有漏电危险。行车要注意路面积水深度,不要盲目进入下凹的桥下、隧道等。

  室内有积水时,及时关闭煤气、电源总开关。

  多了解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学习并掌握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做好防范应对。

 

友情链接: